行業新聞
Industry News物流供應商爭相搶占中國物流市場 2018-01-30 11:17
上海——由于中國電商爆炸性增長,目前全球一半的包裹都在中國交付。國內和國外的物流供應商都在加強資本投資,并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關系,希望能分得更大的蛋糕。
根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的數據,2017年中國將有400億個包裹投遞,同比增長28%。
由于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和京東(JD.com)等電子商務巨頭的崛起,這一數字在過去10年里增長了33倍。
“我一個月至少在網上購物20次,”上海的一名餐館工作人員表示。這位26歲的女孩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購物,從衣服、化妝品到食品雜貨。她經常檢查自己的智能手機,看看她的包在哪里。快遞員經常會錯過指定的送貨窗口,或者是直接放在了她餐館館的門口,但她似乎并不介意。她說:“我一到三天就能拿到這些東西,很方便。”
國家郵政局預計今年郵包的數量將再增加20%,達到490億。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中國最大的快遞公司順豐控股(SF Holding)將其貨運飛機車隊從2013年的11架擴大到2017年年底的40架。該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進一步提高到55架。
大和公司與京東合作,在中國各地配送貨物。大連萬達(Dalian Wanda)贏得了以騰訊為首的集團54億美元的注資。在中國,許多領先的物流供應商將他們的交付外包給較小的承包商,甚至是單獨的快遞員。但順豐控股通過在內部處理整個交付過程,提升了其服務的質量。2017年前9個月,其銷售額同比增長23%,達到498億元(78.6億美元),凈利潤增長11%,達到36億元。在線零售商也在進軍物流行業,他們認為這對自己的成功至關重要。
阿里巴巴9月份表示,將在5年內投資1000億元進行物流研究。
子公司菜鳥智能物流網絡將與順豐控股和其他物流供應商合作,在農村地區建立更高效的倉庫和配送網絡,最終目標是在3天內,在24小時內和海外的任何地方保證交貨。但物流行業的利潤率卻在下降。由于競爭日益激烈,電子零售商一直在為購買某種價值的商品提供免費送貨服務。這也使得2006年的航運價格從2006年的30元壓縮到2016年的13元。
與此同時,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工人的短缺,大部分是來自農村地區的移民,也導致了在2017年初普遍的延遲和丟失的包裹。
京東既建立了內部配送系統,又開發了節能技術,比如自動化倉庫和自動駕駛卡車。該公司于2017年底在浙江省開設了一個完全自動化的配送中心。它還開始使用無人機向農村地區運送包裹。從無人機到不太可能的合作,各公司都有創意來滿足電子商務的需求。
《日本經濟新聞》的工作人員報道 ,京東的一名官員表示:“考慮到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快遞技術將成為在線零售商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中國中產階級的增長和國際旅行的繁榮也推動了海外網上購物的興起。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包括香港和臺灣)的快遞量增長了34%,達到了8億多件。美國快遞公司聯邦快遞最近開了一個13萬平方英尺的工廠。上海以外的計量物流中心,設有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可處理36000件物品。聯邦快遞(FedEx Express)亞太區總裁卡倫?雷丁頓(Karen Reddington)預計,中國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原因是電子商務和“一帶一路”計劃。
企業正在聯合起來處理預期的工作量增加。京東正在與日本的大和控股(Yamato Holdings)合作,讓日本和其他零售商的產品更快地進入中國消費者手中。
順豐控股去年與美國同行聯合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根據與阿里巴巴的協議,日本運通運輸貨物,并為向中國發貨的出口商辦理通關手續。這家日本公司還將與一家中國大學聯合推出一項新技術,以提高倉庫運營的效率。“我們關注的是中國的技術創新,”日本運通的一位高管表示。